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五月端阳课文内容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五月端阳》这篇文章主要对端午节的习俗进行了介绍,分姑娘们做香袋,小伙子们赛龙舟,妇女们包粽子,老人们讲屈原的故事几块内容,反映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课文可以说是结构简单、脉络清晰,语言通俗。

  课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是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

  第二段是写姑娘们、妇女们、小伙子们过端午节的情景。

  第三段是写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课文总共安排了两课时完成教学。

  我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

  内容是初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三个维度预设了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菖蒲、艾草、流苏、衣襟、削职流放”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操作目标:通过朗读课文词句,感受端阳浓浓的节日气氛,体会屈原的爱国热情。

  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感受屈原那火热的爱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课堂的生成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这样的课堂,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建构的过程,也是根据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落实以上教学理念的:

  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初学课文,读通、读顺、读对是关键。

  试想,字、词都读不正确,句子也读不通顺,何来理解和体会,更谈不上正确运用。

  所以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读。

  在检查朗读时,逐个纠正字音。

  这一个个教学环节无不体现语文工具性的一面。

  语文是一个大整体,一篇课文更是一个紧凑的小整体。

  整体把握文章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正确理解课文的一个必要条件,更是培养语文美感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初读课文后,随即以一句话谈谈你对端午节的感受。

  既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联系实际,加深体验。

  叶圣陶说过:“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即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再现生活,享受生活。

  比如学生对文中的菖蒲、艾草不熟悉、不了解,就用图片使学生对之有了直观的感受。

  学生对他们产生了兴趣,就会在课后主动去找寻、通过课外读物去了解它。

  三、认识屈原,丰富情感

  《五月端阳》属于说明文。

  说明文区别于其他文体较显著的特点是简单、明了,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在处理文本时我采用了新的手法,赋予《五月端阳》感情的外衣——屈原的爱国情、后人对屈原的悼念情。

  也正是这样的处理,学生才能更珍惜五月端阳,从而更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四、拓展文本,加深理解

  教材要为我所用,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不能拘泥于教材。

  本课中介绍屈原的知识比较局限,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范围比较狭窄,学生也很难体会屈原当时那种痛苦无奈的心情。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充分利用语文这个知识的大缸,拓宽文本。

  因此,在课前,我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大量查阅了有关端午节与屈原的传统文化,为课文的教学作知识上的铺垫。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

  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细阅:一个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节日

  佳节又至

  准备好了吗?

  端午诗词更多...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教学目标:

  1、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能把总分形式的两种句式进行改换

  3、感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想使祖国富强、一心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为国富强,为人民做好事,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教学过程:

  www.cn910.net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大家和罗老师一起学习了第18课,谁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都写了谁,分别干些什么?(请同学说一说板书)

  姑娘们缝香袋

  妇女们包粽子

  小伙子们赛龙舟

  老人们讲故事

  二、细读3—7自然段

  导入:好,那课文是怎样把这些内容写具体的呢?我们这节课题还要进一步研究,我想这样好不好,大家先和罗老师一起学习其中的一块,然后由大家和同桌,前后桌,或者和自己比较好的伙伴一起按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的方法自学,好不好?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归纳学法

  那大家说,我们先学哪一块呢?(由学生自己选,最后确定其中一块内容。

  )

  1、那我们就学习第5段吧,先请一位同学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块内容写具体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比较好?

  句子1: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船舷两边整齐地坐着准备一显身手的小伙子。

  他们穿着彩衣,扎着彩巾,双手握着木桨。

  句子2:号令一响,几十支桨随着船首大鼓的敲击声“哗哗”划动,龙舟像箭一般飞快驶去。

  岸上锣鼓喧天,彩旗飞舞,热闹极了。

  你觉得这句子好在哪里?(理由:用比喻的方法把船像游龙写得很形像生动;场面描写得紧张热闹,气氛热烈,扣人心弦)

  你讲得很好,但你能不能把它读好呢?

  评:好在哪?(a.都没有听出来,那麻烦你再给大家读一遍。

  b.再说不出,请你自己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试着感情朗读(齐读)

  2、好,这一块内容的学习先告一段落,大家回想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

  (一找,二说,三读)板书

  (二)学法迁移,自学其它三部分内容

  1、那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和自己的同桌,前后桌或者和自己较好的伙伴一起学习其它三块内容。

  学后试完成作业本4两题。

  (自学开始)

  2、反馈

  (1)姑娘们缝香袋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句子1: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

  句子2:孩子们把香袋挂在衣襟上,鲜艳夺目,好像五彩的云霞。

  (香袋的式样多;颜色鲜艳而美丽;先总后分的写法)

  那我们还能不能用分总的句式说一说?

  这样的香袋喜欢吗?你能用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吗?

  评: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姑娘们能编出这样令人喜欢的香袋,她们确实很——“心灵手巧”

  (2)姑娘们的香袋缝得令人喜欢,那妇女们的粽子包得怎么样,课文是怎样说的?

  句子1: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这是按形状来分的。

  至于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那是按用料来分的。

  (理由:粽子形状各异、用料不一;用分总的句式写)

  谁能用分总的句式说一句话?你能将自己的说的话改成总分关系的句式吗?

  句子2:粽子放在锅里煮,一会儿,屋里就充满了糯米和竹叶的清香。

  熟了熟了,妈妈捡起一只,让孩子们先分着尝尝。

  这热气腾腾的粽子,比任何东西都要好吃。

  你喜欢吃怎样的粽子就吃怎样的粽子,要咸的有咸的,要甜的有甜的,真是应有尽有。

  大家想不想吃啊?想吃的请举手,大家都想吃(指名)你很想吃,可老师这里没有粽子,怎么办?那我们就以读代吃,行吗?(评:a.老师感觉你吃得不是很香,谁吃得更香一点,指名读,确实吃的很香)但罗老师总感觉他一个人这样读好像缺了点什么,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说,这端午节让一个人在那吃,是不是太冷清了?)那我们就一起来以读代吃。

  把节日的热闹气氛读出来。

  (齐读)

  (3)粽子吃过以后,我们该去听老人们——讲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屈原,谁知道屈原是何许人?(让学生说,如果学生说不出,出示材料,)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利用楚国民歌的形式,运用楚语方言,创造了“楚辞体”,他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诗中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传统。

  他的作品被译成各种文字。

  1953年,屈原被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

  大家快速浏览,再评价一下,屈原是怎样一个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学问,爱国)

  屈原最后是什么结果。

  (投江自杀)

  屈原这样有学问,这样爱国的人,而投江自杀,你们觉得他冤不冤哪?(冤)冤在哪?谁来分折一下。

  自己一心想使国家富强,却遭到流放;

  楚王不任用尽忠报国的人而长叹;

  为楚王昏庸腐败,致使都城被人占领,百姓遭难而长叹;

  为自己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救国无望而长叹。

  那你有话想对屈原说吗?以《屈原,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可以说一两句,也可以多说些,把想说的内容写在家庭作业本上。

  嗯,屈原为了不做亡国奴,为了对昏君楚王的反抗,为了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而投江自杀,所以屈原在跳江前要——“长叹一声”,我们一起来将这句子读一读。

  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汩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长叹一声:“永别了……祖国!”一纵身跳入江中。

  小结:

  同学们想一想,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死了都2000多年了,怎么到今天乃至将来,人们还要在端午这一天包粽子和赛龙舟呀,这说明什么?

  (说明有学问,爱国的人,人们永远纪念他)

  (三)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现在罗老师把时间再一次还给大家自己,你们自己喜欢读哪一块就读哪一块,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的时候边想一想,按单元提示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归纳?(归纳前请一个学生读一读单元提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五月端阳,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的热闹情形和老人们讲述屈原的故事等风俗习惯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五月端阳课文内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68454.html

分享给朋友:

“五月端阳课文内容” 的相关文章

中秋节诗词大会

  1. 关于中秋节诗会月亮的诗句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夕望月】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关于冬至诗句有哪些

  冬至诗词(一):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

关于腊梅的古诗词

  1.描写腊梅的诗句有哪些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王安石《梅花》 白话文释义: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

初中考得最多的古诗词

  1. 初中最容易考的古诗词和谚语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描写花、鸟、鱼  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鸟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虫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_钱澄之的诗词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 清代· 钱澄之 下笔真惊倚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