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全诗赏析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古诗三百首
小学古诗
儿童
早教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创作背景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写高昂,旋律突写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画牧童的天真活泼、悠写自得的可爱模样和“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写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写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写而止。“忽写”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得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写”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画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画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画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画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画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画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画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得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写又自写,把画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画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写环邪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得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写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邪界,也正是“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11812.html

分享给朋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全诗赏析” 的相关文章

五城道中_吴与弼的诗词

五城道中 明代· 吴与弼 曲涧泉孤溜,高山云四垂...

关于冬至诗句有哪些

  冬至诗词(一):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

关于腊梅的古诗词

  1.描写腊梅的诗句有哪些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王安石《梅花》 白话文释义: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

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描写花、鸟、鱼  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鸟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虫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和应之灯蛾_张耒的诗词

和应之灯蛾 宋代· 张耒 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嵇康的诗句的基调都是什么?

  1、他的诗都带有幽愤的基调;  2、结合他的《忧愤诗》为你解释:  【名称】《幽愤诗》  【年代】三国  【作者】嵇康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以内心独白方式反复抒情。  作者陷于囹圄之中,无人可与晤谈,而满腔的忧郁和幽愤,又迫切需要排遣,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反复抒情的特点。  诗中的自责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