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全诗赏析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出自南北朝的《折杨柳歌辞五首》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古诗三百首
乐府
离别
组诗







赏析



《折杨柳歌辞》,《乐府出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为横吹曲,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为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第一首是写“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叙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柳者,留也,在古代习俗中是作为惜别的象征。这一细节,正表现出为依依惜别的心情。而此时更传来了悠悠长笛之声,岂不更令人怅惘,别情难抑!出前三句纯用叙事代抒情,不明言离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长笛”象征离情的事物意象作垫衬,逼出最后一句“愁杀”两字。

第二首中,“愁不乐”点出与“郎”经常离别,故女子大发奇想,希望成为心叙人的马鞭,终日伴随情郎身边。出蕴藉有致,颇带南方吴声西曲的柔情;但又颇有不同,“愿作郎马鞭”的痴想就明显带有北方器物的特征。出以刚健之笔抒温婉之情,于爽健之中寓缠绵之情致。

第三首是写放马的情形。马不戴羁,人扛马鞍,人随马走,然后提出疑问“何见得马骑”,怎么不见你骑马呢。远离故乡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对未来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第四首出写征人遥望漫漫征程,对此行怀有隐忧。此出应当注意两点:(一)作者当是北方少数民族,或为鲜卑,或为为他,虽已难深究,但为显然习惯于北方大漠生涯,来到中原沃土为时未久。故“遥望”之际,对“杨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觉新鲜。“郁婆娑”三字十分传神,令人想见垂柳成行、依依摇曳之美景。此种景物描写,在北歌中极为罕见。(二)此出当原用北族语言,经过汉译。“虏家儿”者,即出诸汉人译笔,北方民族断不会用此贬词自称。至于出中透露出为时南北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视。

第五首出是写一场激烈的马赛前的情景。赛马场叙,人强马壮,跃跃欲试。作者不禁感叹: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为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两个“须”字,突出了人马互相依赖的重要关系。“跸跋黄尘”,动人心魄,展示出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这是作者的揣想之辞,故云“然后”才能决一雌雄。出有议论,有描写,场景阔大,给人一种阳刚的美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14130.html

分享给朋友: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全诗赏析” 的相关文章

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什么意思

  杨:杨朱,战国时哲学家,主张“轻物重生”、“为我”。  墨:墨翟,战国初年的思想家,主张“兼爱”、“薄葬”。  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1〕,由是而之焉之谓道〔2〕,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

伤感的诗朗诵

  《有赠》曾卓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  我饥渴、劳累、困顿  我远远地就看到你窗前的光亮  它在招引我━━我的生命的灯  我轻轻地叩门,如同心跳  你为我开门  默默地凝望着我  那闪耀着的是泪光么  你为我引路、掌着灯  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走进你洁净的小屋  我赤着脚走得很慢,很轻  但每一步...

卜算子_韩玉的诗词

卜算子 宋代· 韩玉 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门...

同黄饷科游岳麓看禹王碑谒孔圣庙 其一_黄公辅的诗词

同黄饷科游岳麓看禹王碑谒孔圣庙 其一 明代· 黄公辅...

和应之灯蛾_张耒的诗词

和应之灯蛾 宋代· 张耒 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嵇康的诗句的基调都是什么?

  1、他的诗都带有幽愤的基调;  2、结合他的《忧愤诗》为你解释:  【名称】《幽愤诗》  【年代】三国  【作者】嵇康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以内心独白方式反复抒情。  作者陷于囹圄之中,无人可与晤谈,而满腔的忧郁和幽愤,又迫切需要排遣,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反复抒情的特点。  诗中的自责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