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2、护田:保护园田。

  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将:携带。

  绿:指水色。

  3、排闼:推开门。

  闼:宫中小门。

  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解说]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明先生家屋壁上的。

  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赏析]

  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

  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

  “茅檐”代指庭院。

  “静”即净。

  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

  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

  “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

  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

  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

  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

  “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

  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

  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

  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

  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

  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

  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

  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

  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

  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

  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

  “护田”和“排闼”的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

  但读来自然天成,全似未尝着力准确地说,由于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句中,我们只觉得他采用了拟人手法,而不感到是在“用事”。

  “用事”而不使人觉,这正是其成功之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回答者:llm660-举人五级9-3016:40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书湖阳先生壁

  【内容】: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明先生家屋壁上的。

  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16107.html

分享给朋友:

“《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的相关文章

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描写花、鸟、鱼  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鸟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虫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和应之灯蛾_张耒的诗词

和应之灯蛾 宋代· 张耒 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嵇康的诗句的基调都是什么?

  1、他的诗都带有幽愤的基调;  2、结合他的《忧愤诗》为你解释:  【名称】《幽愤诗》  【年代】三国  【作者】嵇康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以内心独白方式反复抒情。  作者陷于囹圄之中,无人可与晤谈,而满腔的忧郁和幽愤,又迫切需要排遣,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反复抒情的特点。  诗中的自责和愤...

形容“多愁善感的女子”的诗句有哪些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释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凤而尽凋,独自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苍茫空虚及怅惘感觉,抬眼远眺,空阔毫无窒碍。  宋代·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释义: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

我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是

  (C)戴望舒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  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  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

描写大自然的诗句都有哪些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古辞《盂珠》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  屯:驻,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