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诗词800子赏析

  古诗赏析800~1000字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

  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

  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

  800字诗歌鉴赏文章

  [原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为序。

  这首古诗好象为我写的。壮志未酬身已老,且最早有这感触的到是那回醉死在东陵大门前,门前落木萧萧下的霞光,还在那儿等着些过往的象长江滚滚来的殷殷学子。秋高气爽的日子,自以为是的气度不凡的人啊,有几人知自己是萧萧下的落木;而些人,早无尽长江滚滚来的,用利己手法铺垫好了他们令壮志的人去未酬的道路。

  而我,在那好象大青门前,看到的仅是落木的萧萧和那些单纯的学子。在那儿,豆蔻年华的情开始蒙动,我喜爱的她傻傻的酒窝儿,把我迷惑。最好的最早的写作动力和源泉,在那里出现;而同时我却有回光反照的感触,那就是落木萧瑟的把霞光递给了我,其实,是在影子般的提示我的人生坎坷。

  我的人生坷坷绊绊的在儿时过来。那时最早的落木霞光,该在那次四,五岁的幼儿园我一人过小马路,挨骑车的碰的路边;围观的一邻里小哥,把我伤口包好且用大前门牌香烟纸包的。当时疼到我有种无尽长江滚滚来的感触;妈值晚班,爸却出差了,大一岁的姐却在农村。而我被妈挂在脖子上的大小门药匙,却早甩在我脖后;这样我昏迷在大门外点起了几根火柴,看到了今生确信无疑该走的路就是苦不堪言的道路,就是金光闪闪的学以致用的苦坐舟,也是独臂滑行一路挨整;也看到了学校里朗朗读书声也淹没不了那些拿孩子们前途当儿戏的,可让孩子们落木萧萧的毒鞭的抽声。

  读书后萧瑟的人生确实开演了。虽然早已是80年代啦,那饿死鬼的教员的鞋子,妈在春节时都给送过,爸都被妈欺负的象长江的纤夫,却还督促我和姐读书。而我看到了爸对我们的无尽长江滚滚来的期盼,期盼在目前实现;而目前的事业和家庭的小收获更离不开打小到今的,那些萧瑟的路程!

  《登高》这诗在杜甫夔州滨临长江登高而作,那是何等意境!唯独我巧的是头些年,坐那趟翻山越岭的玩命面包车里,驾驶员带我们这些“白领”出差学习的,神学于黄山风景区萧瑟落木彩云间;那时,更怕挨整下崖下的高干们,带着孩儿落木的哭了!!

  而我冷汗流尽后,神般添了些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人生的心!写到此,弯弯腰,看看落木萧瑟的冬首;而这时妻儿开使了晚上该做的事,妻在洗衣服,女儿在写作业。

  人生感慨古诗的鉴赏800字

  别董大 第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

  800字诗歌鉴赏文章

  [原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为序。

  这首古诗好象为我写的。壮志未酬身已老,且最早有这感触的到是那回醉死在东陵大门前,门前落木萧萧下的霞光,还在那儿等着些过往的象长江滚滚来的殷殷学子。

  秋高气爽的日子,自以为是的气度不凡的人啊,有几人知自己是萧萧下的落木;而些人,早无尽长江滚滚来的,用利己手法铺垫好了他们令壮志的人去未酬的道路。

  而我,在那好象大青门前,看到的仅是落木的萧萧和那些单纯的学子。在那儿,豆蔻年华的情开始蒙动,我喜爱的她傻傻的酒窝儿,把我迷惑。

  最好的最早的写作动力和源泉,在那里出现;而同时我却有回光反照的感触,那就是落木萧瑟的把霞光递给了我,其实,是在影子般的提示我的人生坎坷。

  我的人生坷坷绊绊的在儿时过来。那时最早的落木霞光,该在那次四,五岁的幼儿园我一人过小马路,挨骑车的碰的路边;围观的一邻里小哥,把我伤口包好且用大前门牌香烟纸包的。

  当时疼到我有种无尽长江滚滚来的感触;妈值晚班,爸却出差了,大一岁的姐却在农村。而我被妈挂在脖子上的大小门药匙,却早甩在我脖后;这样我昏迷在大门外点起了几根火柴,看到了今生确信无疑该走的路就是苦不堪言的道路,就是金光闪闪的学以致用的苦坐舟,也是独臂滑行一路挨整;也看到了学校里朗朗读书声也淹没不了那些拿孩子们前途当儿戏的,可让孩子们落木萧萧的毒鞭的抽声。

  。 读书后萧瑟的人生确实开演了。

  虽然早已是80年代啦,那饿死鬼的教员的鞋子,妈在春节时都给送过,爸都被妈欺负的象长江的纤夫,却还督促我和姐读书。而我看到了爸对我们的无尽长江滚滚来的期盼,期盼在目前实现;而目前的事业和家庭的小收获更离不开打小到今的,那些萧瑟的路程! 《登高》这诗在杜甫夔州滨临长江登高而作,那是何等意境!唯独我巧的是头些年,坐那趟翻山越岭的玩命面包车里,驾驶员带我们这些“白领”出差学习的,神学于黄山风景区萧瑟落木彩云间;那时,更怕挨整下崖下的高干们,带着孩儿落木的哭了!! 而我冷汗流尽后,神般添了些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人生的心!写到此,弯弯腰,看看落木萧瑟的冬首;而这时妻儿开使了晚上该做的事,妻在洗衣服,女儿在写作业。

  求诗歌鉴赏一篇800字左右(带有诗歌原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文/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选自《海子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

  守望麦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

  人文学院02中本3班 梁文 31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三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似乎宣告了诗人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行动,不再任时间在贫穷、单调和孤寂中逝去。“周游世界”是诗人的理想,那便是让自己的心灵充分向世界开放,充分享有这个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粮食和蔬菜”本来是物质世俗的代表,是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料。“关心粮食和蔬菜”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从这可以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质快乐,使人休闲放松的内容。诗人下定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表明过去诗人缺少幸福感受,对生活漠不关心,于是踌躇满志,打算重整心绪,重建生活,追求幸福。“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想象自己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态和空间,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诗歌的审美意蕴往往凭借单个词语或者一句话产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情景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情境,在此,我们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融合为一体,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我们能体会到一个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当诗人拥有了如此美妙的幸福感受时,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种感受告诉每一个亲人,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每一个与他不相关的人。“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那幸福”如“闪电”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来以及诗人对幸福的强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这种幸福会转瞬即逝,是那样的虚无缥缈。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其实就是对那日常司空见惯的、早已感到失去光彩的山山水水的重新审视,重新感受,重新发现。“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幸福世界里,诗人的幸福感受因过于强烈而溢出,他用真诚的祝愿、世俗而实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关爱万物生命是诗歌的存在价值,此诗的抒情主体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姿态关怀人类,祝愿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悲天悯人的人类情怀使得整首诗突破了通常抒情诗的情感表达,全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

  因而,无论是想象中抑或是现实中的尘世幸福,海子都不在其中。海子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牧歌诗人,将永远栖居在自己的麦地里守望着别人的幸福。

  如何鉴赏古典诗词中的意境不少于800子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求任意一首东坡的诗词鉴赏,800字左右,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⑤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1】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④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⑤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陆游《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茆冈尔,略无草木?.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壁,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峻岩’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 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东坡题跋》卷一记李邦语:?周瑜二十四经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饭,贤愚相远如此.?苏轼对此颇有同感.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 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

  求一篇诗歌鉴赏文就是鉴赏一篇诗歌拉,800字左右,语言优美就行,

  独 漉 篇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越鸟从南来,胡雁亦北度。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罗帷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锈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搏九天。《独漉篇》原为乐府“拂舞歌”五曲之一,古辞以“刀鸣削中,倚床无施。

  父仇不报,欲活何为”,抒写了污浊之世为父复仇的儿女之愤。 “独漉水中泥”,“独漉”在今河北,传说它遄急浚深、浊流滚滚,即使在月明之夜,也吞没过许多行人。

  此诗首解先以憎恶的辞色,述说它“水浊不见月”的污浊,第三句“不见月尚可 ”,又在复沓中递进一层,揭出它“水深行人没”的罪恶。这“独漉”水大抵只是一种象征:诗人所愤切斥责的,其实就是占据了长安,并将“河北”诸郡以污浊之水吞没的安禄山叛军!他们不正如肆虐河北的独漉水一样,暗了天月,吞噬了无数生灵么?接着由纷乱的时局,转写诗人客中飘泊、报国无门的孤愤。

  当中原深受罹乱时,诗人正孤身一人,飘泊在东南。眼看着“越鸟南来”、“胡雁北度 ”,诗人心中不胜悲哀:那鸟雁飞归的北方,不正是河山拱卫的京师所在吗?而今陷于叛军的铁蹄之下,自己却只能避难客中,这实在是最令诗人痛苦的 。

  “我欲弯弓向天射 ”一句,就是在这痛苦心境中激发的“射天”奇思。 它与“拨剑四顾心茫然”一样,表达了一种无可发泄的苦闷。

  但弯弓射天 ,又怕误伤了空中的鸟、雁,徒然使它们中道折翮、失却归路,这真叫人左右为难!眼望月下的树影,偶有落叶在风中飘坠,诗人不禁一声长叹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他不正如这风中落叶一样,飘荡无主?自“罗帷舒卷”以下,诗境陡转:四野万籁俱寂,诗人却还独伫空堂,他究竟在等待着谁?门边的罗帷忽然飘拂起来,仿佛有人正披帷而入。 诗人惊喜中转身,才发现来客只有清风!随着罗帷之开,月光便无声“直入 ”,正如豪爽的友人,未打招呼便闯了进来——然而它只是月光的“无心”造访,又哪有深意可解?这四句从清风、明月的入室,表现诗人似有所待的心境,思致妙绝。

  而且以动写静,愈加将诗人客中无伴的寂寞,衬托得孤寂冷落。 诗人所期待的,就是参与平叛、为国雪耻之用。

  “ 龙泉雄剑 ”此刻就挂在壁间。它如同古帝颛顼的“曳影之剑 ”一样,当“四方有兵”之际 ,便震响“龙虎之吟 ”,意欲腾空飞击。

  令人伤怀的是,它却至今未有一吐巨芒、断其犀、象之试。 这雄剑的命运,不正是诗人自身报国无门的写照么?国之壮士,岂忍看着它空鸣壁间 、“锈涩苔生”?一股怫郁之气在诗人胸中盘旋,终于在笔下化为雄剑突发的啸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笔带愤色,却又格调雄迈,显示的正是李白悲慨豪放的本色。

  此诗末解,就于宝剑的啸吟声中,突然翻出了“神鹰”击空的雄奇虚境。 据《幽明录》记,楚文王得一神鹰,带到云梦泽打猎。

  此鹰对攻击凶猛的鸱、鸢毫无兴趣,只是“瞪目远瞩云际 ”。突见“一物鲜白不辨 ”,它即“ 竦翮而升,轰若飞电。

  须叟羽堕如雪,血下如雨。良久,有大鸟坠地,其两翅广十余里”——那是被神鹰击落的九天巨鹏!此诗结句所展示的,就是这神鹰击天的奇壮一幕。

  从高高的云天之上,传来了多么自豪的巨音:“为君一击,鹏搏九天”!这是决心为国雪耻的诗人,在天之东南所发出的、挟带着无限自信和豪情的啸声!这啸声应和着挂壁雄剑的“龙吟”之音,响彻了南中国。它预告着诗人飘泊生涯的终止——他将以“鹏搏九天”之志,慨然从军,投入平治“独漉”、驱除叛军的时代风云此诗共分六解(乐曲的章节),初读起来似乎“解各一意”、互不相属,其实却是“峰断云连”、浑然一体。

  从时局的动乱,引出客中飘泊的悲愤;从独伫空堂的期待,写到雄剑挂壁的啸吟;最后壮心难抑、磅礴直上,化出神鹰击天的奇景。其诗情先借助五、七言长句盘旋、摩荡,然后在劲健有力的四言短句中排宕而出。

  诗虽作于诗人五十六岁的晚年,而奇幻峥嵘之思、雄迈悲慨之气,就是与壮年时代的名作《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亦更见其深沉而一无逊色之憾。

  如何鉴赏古典诗词中的意境不少于800子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诗词800子赏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504767.html

分享给朋友:

“诗词800子赏析” 的相关文章

关于星宿的诗歌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

写两首哲理的古诗词

  1.【古诗70首里写哲理的诗有那些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新课标)1.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咏鹅 (唐)骆宾王鹅 鹅鹅...

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描写花、鸟、鱼  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鸟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虫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和应之灯蛾_张耒的诗词

和应之灯蛾 宋代· 张耒 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形容“多愁善感的女子”的诗句有哪些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释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凤而尽凋,独自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苍茫空虚及怅惘感觉,抬眼远眺,空阔毫无窒碍。  宋代·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释义: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

形容美好女子的诗词丽敏

  1. 描写美好女子德的诗句  1、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2、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3、玉魄冰肌何处去,霓裳高阳卧玉榻。  4、送行淡月微云。  5、有美一人,轻扬婉兮。  6、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7、若有人兮山之阿。  8、好风南来,轻摇纨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