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古诗词

  1. 古诗文中有哪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列举5例: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出自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3、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4、同样是毛主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有“雄鸡一唱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出自李贺的《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

  5、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句,化用自白居易的《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那篇古文

  荀子的《劝学》 原文如下: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d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 qú ) 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

  3.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本名叫荀况,又叫荀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是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的杰出代表.他把一生研究的成果,都保留在他的著作《荀子》这本书里,系统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教育和政治思想.他的教育思想,今天也有借鉴作用."劝学"是《荀子》三十二篇中的第一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学习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对人们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学习是不应当停止和废弃的.青色是从蓝色的染料里提取出来的,可是它比蓝色还要青;冰是水结成的,可是它比水还要凉.在这里,荀子以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作比喻,说明学生只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就能够有所提高,学生一定要有志气超过自己的老师,一代要比一代强."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这句名言,最早就是荀子说的.后来,这几句话演变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谚语,用以比喻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

  4.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首诗的意思

  浣溪沙是词,不是诗。苏轼的这首浣溪沙的意思是: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看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

  这首浣溪沙描写了兰芽溪水、沙路无泥和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塑造了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

  该词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一首记游词。然而从内容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记游作品。通常,记游性作品是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本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逗休将白发唱黄鸡地的哲理。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

  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

  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

  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逗谁道地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5. "青出于蓝胜于蓝"是不是诗句

  劝学全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

  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

  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问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

  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 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译文(第一,三,六段)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古诗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543638.html

分享给朋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古诗词” 的相关文章

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什么意思

  杨:杨朱,战国时哲学家,主张“轻物重生”、“为我”。  墨:墨翟,战国初年的思想家,主张“兼爱”、“薄葬”。  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1〕,由是而之焉之谓道〔2〕,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

卜算子_韩玉的诗词

卜算子 宋代· 韩玉 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门...

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描写花、鸟、鱼  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鸟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虫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同黄饷科游岳麓看禹王碑谒孔圣庙 其一_黄公辅的诗词

同黄饷科游岳麓看禹王碑谒孔圣庙 其一 明代· 黄公辅...

和应之灯蛾_张耒的诗词

和应之灯蛾 宋代· 张耒 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_钱澄之的诗词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 清代· 钱澄之 下笔真惊倚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