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高考古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篇: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置疑的几个切入点一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简而言之,就是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互渗融合的美学境界。

  一般说来,都是通过物象来表情达意的。

  无论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都是将情感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活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这是一种间接而又含蓄的抒情方式。

  多被高考命题者关注,往往会从此设置疑点。

  例如: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006年福建高考第10题)

  【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

  根据诗意可知,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

  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

  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

  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遣的,又岂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一身呢!所以作答为: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二、借史发议,托物抒情。

  咏史诗常用借史发论、托物抒情的手法,因而不同的是人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论角度也是不同的。

  诗人所选取的角度是根据它要抒发的感情或情怀所定,所以分析鉴赏咏史诗,把握作者的当时处境和思想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这恰恰是高考命题者关注的原因。

  例如:2、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⑵两首诗在评论贾生方面艺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006年通辽市模拟考试第12题)

  【分析】:李商隐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

  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

  “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

  “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上启下。

  汉文帝与贾谊谈话,一直到夜半时分,似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

  接下来笔锋一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神。

  ”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

  再看王安石的《贾生》。

  此诗也是咏贾谊,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由此作答为: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三、虚实互见,相得益彰。

  所谓的虚实,就是指作者不实写,仅在虚处着笔,让读者从虚的意象腾飞思想,去感受和捕捉诗中隐含的是的事物。

  诗歌中的这种手法虚实隐显,虚实交错,力求能让读者在空白处腾飞想象,能领会待充实的艺术之美。

  正因如此,高考命题专家往往会在此处置疑。

  例如:3、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2005年高考上海卷第16题)

  【分析】:这道试题重考查在比较分析,通读两首诗后,应重点研读李白的诗。

  李白诗的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第四句以银河比拟庐山瀑布,是想象,是虚写。

  正是这句虚写从而振起全篇,使整个形象变得跟贾丰富多彩,雄浑瑰丽。

  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展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尤壮”的艺术风格。

  因此可作答为:同意。

  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四、烘云托月,突出特征。

  所谓的“烘云托月”实际就是衬托或映衬。

  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常常运用其他事物做陪衬。

  它可以增强艺术形象,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分清主次,使美的事物更加美,丑的事物更加丑。

  一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

  这也令高考命题者十分关注。

  例如:4、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1]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⑵“满林残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006年江苏高考第10题)

  【分析】:纵观全词,上片四句全是叙事,过片则就旅途景物略施点染,于是便有峰回路转之妙。

  山水相缪,馀霞成绮,落日把树林烧得通红……然而残照的逆光中竟影现出了点点“归鸦”!可见再迷人的景色在游子眼里便会成为思家情结的膨化剂。

  鸦而曰“归”,一“归”字大可玩味。

  “鸦”能“归”,人反而不能“归”,竟是人不如鸦了,岂不可怜可悯可哀可叹?这种物与人之间的“反衬法”,更显出人思家之苦。

  又与上文“山接水,水明霞”相反相成,共同营造了一段“聊骋望以消忧、反触目而更愁”的沉郁顿挫。

  由此可作答为: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抑扬是一种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事物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以达到抑此扬彼,突出和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

  一般有两种方式: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它们都具有先蓄势能,造成落差,产生冲击力量,如雄鹰飞翔愈高,其俯冲之势愈加迅猛有力。

  正因为这种手法形成语势的波澜起伏和变化曲折,所以往往会被命题者关注。

  例如:5、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006年赤峰月考第13题)

  13。

  结合诗句,是分析该诗表达情感的技巧。

  【分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这里是“扬”。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扬抑”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思想感情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常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注意几个切入点:1、看作者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大致固定的。

  比如屈原的爱国情思,陶渊明的自得田园,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达观,辛弃疾的报国无门等等。

  了解这些对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有帮助。

  2、看时代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迹,诗歌鉴赏时注意这种社会的外在表象非常重要。

  比如,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是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以天下为己任豪迈气概,南宋时则是一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无奈伤感。

  3、看注解很多诗歌命题者作了一些注解以提醒考生,这对于鉴赏诗歌来说相当重要。

  一是有的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二是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注解中作的提示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

  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一般难以理解,了解了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了此诗后,这种精神痛苦才显得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

  4、看“情”点古代诗歌中往往有很多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把握这些词语对于鉴赏诗歌尤其重要。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一个“愁”字把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透露了出来。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也可以看作是理解全诗的一把钥匙。

  5、看形象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写景叙事都离不开意象。

  从常见的形象入手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

  6、看用典古人写诗往往用典故曲折地表达思想,了解这些典故对于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尤有帮助。

  王安石的《桂技乡》对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化用,把怀古的伤感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三、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5、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6、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7、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8、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四、鉴赏诗词感情、内容、主旨时规范的答题语言A.题材方面的: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时还可说“山水田园诗”。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

  B.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C.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

  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高考古诗词鉴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548959.html

分享给朋友:

“高考古诗词鉴赏” 的相关文章

关于星宿的诗歌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

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描写花、鸟、鱼  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鸟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虫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嵇康的诗句的基调都是什么?

  1、他的诗都带有幽愤的基调;  2、结合他的《忧愤诗》为你解释:  【名称】《幽愤诗》  【年代】三国  【作者】嵇康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以内心独白方式反复抒情。  作者陷于囹圄之中,无人可与晤谈,而满腔的忧郁和幽愤,又迫切需要排遣,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反复抒情的特点。  诗中的自责和愤...

形容“多愁善感的女子”的诗句有哪些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释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凤而尽凋,独自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苍茫空虚及怅惘感觉,抬眼远眺,空阔毫无窒碍。  宋代·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释义: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

形容美好女子的诗词丽敏

  1. 描写美好女子德的诗句  1、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2、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3、玉魄冰肌何处去,霓裳高阳卧玉榻。  4、送行淡月微云。  5、有美一人,轻扬婉兮。  6、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7、若有人兮山之阿。  8、好风南来,轻摇纨扇。  9、...

描写大自然的诗句都有哪些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古辞《盂珠》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  屯:驻,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