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八里城”杯诗词征稿

  1.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马可·波罗行纪》(又称《东方见闻录》)。

  第二卷第94章,文中记述的是元大都的贸易发达和人口繁盛状况。应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口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

  此十二大郭之中,人口较之城内更众。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

  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盖各人自各地携物而至,或以献君主,或以献宫廷,或以供此广大之城市,或以献众多之男爵骑尉,或以供屯驻附近之大军。

  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

  用此丝制作不少金锦绸绢,及其他数种物品。……此汗八里城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

  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货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年)出身于意大利威尼斯城邦的商人家庭,其父居古拉·波罗和其叔玛窦·波罗都是威尼斯的富商,在带马可·波罗来中国之前,他们都来过中国。

  1271年,马可·波罗随父、叔启程来中国,并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上都和林。从1275年到1292年的17年间,他们父子、叔侄3人一直以客卿身份在元朝供职,深得忽必烈等人的宠信。

  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除了在京城大都应差以外,还经常奉命巡视各省或出使国外。据说他还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在东南各地住了3年。

  1292年,马可·波罗及其父、叔奉命由海道护送元朝公主阔阔真远嫁宗王波斯汗(即伊儿汗,旭烈兀的继承者),得以辗转西归,于1295年回到威尼斯。他们由于从中国带回去的大量金银财宝和奇珍异物,而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马可·波罗因参加本邦对其商业劲敌热内亚的战争,在海战中兵败被俘、被关在热内亚的监狱里。作为一名见闻广博的旅行家,当时马可·波罗在意大利已经颇有名望了。

  因此他在狱中也受到了优待,经常有人请他讲述一些他在东方的见闻和经历。可能是厌于一一答复,他就把自己在中国以及其他东方国家的所见所闻口授给同狱的一个名叫卢斯第谦诺(Rusticiano)的文章高手,由其用当时欧洲比较通行的法语笔录下来,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传世之作《东方见闻录》。

  《东方见闻录》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全书共分4部分: 第1部分:描述马可·波罗东来途中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亚美尼亚、两河流域、波斯、中亚细亚、帕米尔高原、天山南北等地的风土人情。

  第2部分:记述了元朝初年的政事以及忽必烈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描述了大汗朝廷的威仪和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开封、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繁荣。 第3部分:介绍了中国邻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朝鲜、缅甸、越南、老挝、暹罗、爪哇、苏门答腊、印度和斯里兰卡,此外还提到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等。

  第4部分:讲述了成吉思汗去世后、各蒙古汗国之间的战争及俄罗斯的情况。 《东方见闻录》广泛地介绍了东方各国、尤其是中国的情况,给欧洲知识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譬如:它描绘了当时中国上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的繁荣、记载了中国完善的驿站制度和常平仓制度、还提到了中国已经使用的纸币(交子)和用于燃烧的"黑石头"等等。所有这些,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都是无比新奇的,从而大大地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

  因此它一问世就不胫而走,几个月内就传遍了整个意大利,并很快地被译成了各种文字。由于最初是通过手抄本流传的,在翻译和传抄过程中难免有所损益、以致于出现了50多种不同的版本,所以诠释《东方见闻录》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

  《东方见闻录》是中西交通史和世界文化史的要籍,其影响是巨大的:14、15世纪的欧洲地理学家在绘制最早的世界地图时,主要的依据就是《东方见闻录》所提供的地理知识;欧洲的商人们通过它了解到中国和东方的富庶,而探险家们则由它更加激起了到东方去的欲望,其中哥伦布最具典型性。哥伦布早年就仔细阅读过《东方见闻录》、并在书页上做了很多批注。

  1492年的那次航行,哥伦布原先就是带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计划到中国和印度来的,不料却无意中到了美洲,但是哥伦布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坚持认为他到过的大陆就是印度、他登陆的岛屿(古巴)就是日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哥伦布是在马可·波罗的影响下发现美洲的。

  然而,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中却很少涉及中国的典章制度和文物,甚至没有提到万里长城和大运河,也没有提到当时在中国已经广泛使用的印刷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不管怎么说,马可·波罗是第1个广泛游历东方世界、并留下有关重要文献的欧洲人。

  从发现一个新奇的世界、并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产生的影响来看,马可·波罗1271年的东方之行,不啻为一次走出中世纪、发现新世界的行为。希望对你有帮助,O(∩_∩)O谢谢。

  2. 争论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真的有意义吗

  13 世纪出现的蒙古铁骑曾令整个世界胆寒。

  但历史充满了悖论,破坏和建设往往如影随形。正如欧洲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东方的现代之门,蒙古马蹄声碎之处,东方文明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浸润着西方的土地。

  对此,法国历史学家格鲁塞曾有一个形象比喻:“将环绕禁苑的墙垣吹倒,并将树木连根拔起的风暴,却将鲜花的种子从一个花园传播到另一个花园。”在此之前,东西方国家虽有上千年的往来,但此疆彼界的政治格局,地理距离的遥远险恶,也在事实上限制着双方交往的深入。

  13世纪初成吉思汗兴起后,随着蒙古政权的不断对外扩张,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开始出现了。在东起太平洋西至多瑙河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的众多民族,都成为其统治下的臣民。

  蒙古帝国的扩张是残酷血腥的,几乎所有被蒙古人征服的国家,都曾痛苦不堪。可毋庸讳言的是,蒙古的扩张实际上也打破了东西方间长期的政治壁垒,而统一完善的驿站系统,又使欧亚大陆的交往畅通无阻,在无形中缩短了东西方的空间距离,由此,这一时期也成为前近代东西方交流最为兴盛的一个时期。

  争论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真的有意义吗元代胡人石像随着蒙古铁骑向西不断扩张,中国对西方世界的认识逐步深入。蒙古第一次西征期间,作为成吉思汗的随员,耶律楚材以亲身经历撰写了《西游录》,全真教首领丘处机应邀到大雪山会见成吉思汗后,其随行人员也撰有《长春真人西游记》,这两部书,都成为今天研究 13世纪上半期中亚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

  文明的交流向来都是相互的。当中国的四大发明逐渐被西方人所熟悉的时候,西方的商人们也将异域奇珍带到了中国。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都是威尼斯的商人。1271 年,携带教皇写给蒙古大汗的书信和赠予大汗的礼物,十七岁的马可·波罗随家人万里迢迢,来到了中国,并在1275 年夏抵达上都开平府。

  此时,蒙古的大汗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与祖父最初统一草原部落时遇到的情形不同,忽必烈所面对的最主要的难题,是如何把大量的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民,凝聚成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上都是忽必烈的龙兴之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此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初来乍到的马可·波罗完全被这里的景色所迷倒,在游记中,他写道: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城内有一座大理石的宫殿,极其美丽。

  宫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间里面都镀了金,绘有各种鸟兽花木,工巧至极。其设计、装饰赏心悦目,令人叹为观止。

  宫殿有墙垣环绕,圈出的范围约有十六英里。墙内有泉渠、川流和草原,也有各种野兽,只是没有猛兽。

  这里的动物都是大汗猎鹰的食物。争论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真的有意义吗夏日在上都的马匹和马夫元大都印象马可·波罗在华十七年,大都是他待得最久的城市,也是他最熟悉的城市。

  这座国际大都市有一个响亮的突厥语名字——“汗八里”,也就是大汗之城。马可·波罗在游记中也这样称呼它。

  马可·波罗对大都的布局、城市管理、社会风俗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这里的每一件事物,对他而言,都颇为新奇。不过,最吸引他注意的,是大都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

  “凡是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多。”他在游记中这样写道。

  在大都,马可 · 波罗看到一种前所未闻的货币——纸币。他发现这种纸币实际上是用树皮制作的,人们把树皮剥开,取出外面粗皮与树干之间那层白色的细皮,将细皮浸泡在水中,随后再把它放入石臼中捣碎,就可以制成纸币原料。

  这种纸币用途很广,如果因长期使用而损坏,只要支付纸币面额百分之三的费用,就可以立即换取新的纸币。当然,熟悉元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马可·波罗见到的,就是忽必烈发行的纸币——中统与至元宝钞。

  争论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真的有意义吗《事林广记》中的元代生活图景煤是今天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据元代北京地方志《析津志》的记载,当时大都的居民已经开始使用采自郊外西山的煤炭。不过,在当时世界绝大多数地方,人们还不懂得如何使用煤。

  马可·波罗对能够燃烧的“黑石头”——煤充满了好奇。在游记中,他这样写道:“这种黑石头燃烧起来和木柴没有什么差别,但它的热度优于木柴。

  如果夜间燃烧,等到第二天早晨石头的火也不会熄灭。”并说,“这种石头可以取之不尽,而且价格十分低廉。”

  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卢沟桥,但知道卢沟桥在西方也叫“马可·波罗桥”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这一得名当然要归功于马可·波罗的介绍。

  在游记中,他对这座世界上最美丽的桥有着生动的描述:此桥长三百步,宽超过八步,即使十个骑马的人在桥上并肩而行,也不会感觉狭窄。这座桥有二十四个拱,由二十五个桥墩支撑着,建筑工艺非常高超。

  桥是用极美的大理石修建的,两侧是美丽的栏杆,用大理石板和石柱结合,布置奇佳。登桥时桥面比桥顶略宽。

  桥两边的栏杆非常整齐,就像用墨线画出来的一样。桥头各有一个高大的石柱,立在石龟上,柱子的底部、顶部各有一个狮子。

  桥上还有雕刻石狮的美丽石柱,两柱的距离为一步半,各柱之间用大理石板为栏,雕刻种种形状。

  3. 据说还珠格格是由“公主坟”为原形的,说一下关于“公主坟”的资料

  公主坟,该词条涵义分两层: (一) 公主坟,是金代文化遗址,是金国公主民间传说的物证。

  具体指一座巨大的圆形土丘,地理位置---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镇呼兰河北岸,绥北铁路东侧---从火车上可以见之,碑文清晰。公主坟,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引起专家关注。

  宛家悦是原绥化北林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执著于对公主坟的研究,曾同黑龙江省考古所曾经试图揭开公主坟真相。公主坟,在《绥化县志》中,有明确记载,但不详尽。

  公主坟---绥化地图上,铁路以直线自北向南而修,在公主坟这却蹊跷的拐弯,拐弯处正好绕过了公主坟。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拍摄的《公主坟的诅咒》是通过探寻北林区四方台镇境内的公主坟和金兀术点将台的神奇传说。

  公主坟,确是宋金战争重要金代遗址。 公主坟---1994年,人们为四方台下的公主坟立了碑,在公主坟的碑文上这样写到:公主坟传说是金兀术九妹的坟墓,传说种种,扑朔迷离,其土“谁动谁死”更是匪夷所思。

  四方台,流传着一种习俗:将红丝带绑在四方台的老榆树上,据说可以得到幸福平安---根根的红丝带,寄托着当地人对美妮公主的崇拜与追思。据考证,公主坟下是长年冻土,不适合修铁路。

  挖坟便死人说巧合耳,但诅咒流传至今。因为土丘是金兀术妹妹美妮公主的坟墓,雄鹰常旋。

  公主坟,四周的土地都早已被开垦成为耕地,产生了众多诡秘的传说。日本人修呼海铁路绕行、当地人说是金兀术的妹妹的坟墓、专家说是自然形成的土丘。

  东北平原上,留存着数量众多的四方型土台,来历与用途扑簌迷离。绥化四方台据说是金兀术的点将台。

  探察显示,确是人工堆砌土台。曾出土铁剑(大量铁器,说明金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很高)和碳化稻谷,是驻兵与储粮建筑,与金宋战争关联。

  金兀术其妹封地金代八里城,史料考证是肇州城---为军事重镇。因此,公主坟一带必然存在金国活动的国家力量。

  公主坟,曾现古钱币---崇宁通宝,是宋徽宗时期的流通币。徽、钦被金国掳去祭祖。

  北宋“靖康之难”,后妃宫嫔、金银财宝、能工巧匠、文化典籍等被押运至金上京。中原文化传播到了东北,而金国对中原文化也进行了吸收。

  崇宁通宝,似乎在暗示着历史深处更多的玄机。学者邢海珍先生曰:“公主坟,已形成一种深入民间的文化特征,其源头与黑土地上生活着的先民有渊源,起流传与迁徙到东北的中原人,带来的中原文化有内在的约定俗成。”

  ------------------------------------------------------------------------ (二) 北京有个著名的地方叫公主坟.自从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映播后,人们对京西公主坟内埋葬的公主是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众说纷纭。

  有的说是乾隆义女,有的说是金泰之妻,有的说是奇女孔四贞等。其实公主坟内的公主是谁,早在1965年修地铁时,文物部门就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参考历史资料考证,谜底早已揭开.在复兴门外,复兴路和西三环路交界处的街心花园,因过去曾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满族称为格格)而得名公主坟,两位公主分别葬东西两边,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她为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

  她于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岁。

  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她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

  嘉庆十六年五月卒,年二十八岁。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莹,故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有的地方现仍叫公主坟。

  因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所以埋葬在一处。公主坟的墓地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等树木,显得古色古香。

  地宫均为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

  至于传说最多的公主坟埋葬的是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孔四贞。是因明将孔有德降清后屡立战功(注:清朝对明朝降将采取利用政策,如范文程、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如取南京、攻江阴、征战贵州、广西等,顺治六年被封为“定南王”。

  在顺治九年,孔有德在桂林被明将李定国围困,受伤后自杀身亡。顺治母亲孝庄皇后收养其女孔四贞为义女,并封为和硕公主,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

  她武艺高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因此就以讹传讹地流传开了。

  公主坟的传说 清代,离玉渊潭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究竟是哪一位公主的坟呢?相传,乾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刘墉奏本,参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乾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

  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珅一路跟着。

  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不知不觉日头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

  他们走进一个小村庄,来到一户门前,和珅前去扣门,开门的是个老头儿。老人看他们模样不象是恶人,就把他们让进屋里,叫女。

  4. 八里城都有什么传说

  据说,一场兵战浩劫将古城沦为战争的废墟后,再也不见一个人影,被岁月的风刀霜剑凋零成荒野孤城。也不知它捱过了多少年或更迭了多少代王朝,在一个金卵似的太阳西斜映衬着流霞的黄昏,一个远居他乡货郎担子进古城歇宿。

  这时,天色太暗,只有满天铺了疏淡的星斗。货郎径直从南城门而入,霎那儿,他惊讶得瞪大了眼珠子,但见古城内灯火中盏盏幽明,细细窄窄纵横交错的古巷,人来人往,或骑马、或坐轿、或步行。当铺、烧锅、酒肆、茶楼、妓院一片喧噪之声,起起落落。

  酒肆前醉红的酒幌儿,在酒风中摇摆,扑出浓烈的香韵。沽酒的酒客,大口的酌酒,喷溅出混浊的酒气。茶楼里,有官人正襟而坐,慢慢的品茗,心清气闲地轻吹水面浮绿的香茶,一口口地小酌着。再往前走,货郎感觉出到了红袖妖娆脂粉添香的世界了。果然, 一袭红衫绿裤的青楼女子,倚门贱笑,搔首弄姿,向货郎卖弄着自己低廉的风情。

  满街市昏昏黄黄的,货郎仍沿着那条幽古的土街行走。一路上,少不了行走的官人、书生、武将、也有厨子、小贩、乞丐、妓女……撂下桃子,问一家豪华府第前玩耍的家童,此为何城?家童笑答,此为大金国的八里城。货郎惊疑,又问,不知何人镇守?家童应答乃是大金国完颜太祖的公方镇守,是金邦四太子金术兀的胞妹呢,故此城又是叫公主城。货郎听罢惊得一身湿汗,汗湿润衣衫,担起了肩挑仓皇而走。待出了北城门,回望古城,寂无一人,黑如锅底,只闻一地冷风嘶嘶之声……

  5. 为什么说"世界诸城无与伦比"

  你说的是这句话吗?“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与伦比” 这句话出自《马可·波罗行纪》(又称《东方见闻录》)。

  第二卷第94章,文中记述的是元大都(今天的北京)的贸易发达和人口繁盛状况。原段是“应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口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

  此十二大郭之中,人口较之城内更众。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

  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盖各人自各地携物而至,或以献君主,或以献宫廷,或以供此广大之城市,或以献众多之男爵骑尉,或以供屯驻附近之大军。

  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

  用此丝制作不少金锦绸绢,及其他数种物品。…… 此汗八里城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

  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货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年)出身于意大利威尼斯城邦的商人家庭,其父居古拉·波罗和其叔玛窦·波罗都是威尼斯的富商,在带马可·波罗来中国之前,他们都来过中国。

  1271年,马可·波罗随父、叔启程来中国,并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上都和林。从1275年到1292年的17年间,他们父子、叔侄3人一直以客卿身份在元朝供职,深得忽必烈等人的宠信。

  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除了在京城大都应差以外,还经常奉命巡视各省或出使国外。据说他还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在东南各地住了3年。

  1292年,马可·波罗及其父、叔奉命由海道护送元朝公主阔阔真远嫁宗王波斯汗(即伊儿汗,旭烈兀的继承者),得以辗转西归,于1295年回到威尼斯。他们由于从中国带回去的大量金银财宝和奇珍异物,而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马可·波罗因参加本邦对其商业劲敌热内亚的战争,在海战中兵败被俘、被关在热内亚的监狱里。作为一名见闻广博的旅行家,当时马可·波罗在意大利已经颇有名望了。

  因此他在狱中也受到了优待,经常有人请他讲述一些他在东方的见闻和经历。可能是厌于一一答复,他就把自己在中国以及其他东方国家的所见所闻口授给同狱的一个名叫卢斯第谦诺(Rusticiano)的文章高手,由其用当时欧洲比较通行的法语笔录下来,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传世之作《东方见闻录》。

  《东方见闻录》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全书共分4部分: 第1部分:描述马可·波罗东来途中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亚美尼亚、两河流域、波斯、中亚细亚、帕米尔高原、天山南北等地的风土人情。

  第2部分:记述了元朝初年的政事以及忽必烈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描述了大汗朝廷的威仪和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开封、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繁荣。 第3部分:介绍了中国邻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朝鲜、缅甸、越南、老挝、暹罗、爪哇、苏门答腊、印度和斯里兰卡,此外还提到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等。

  第4部分:讲述了成吉思汗去世后、各蒙古汗国之间的战争及俄罗斯的情况。 《东方见闻录》广泛地介绍了东方各国、尤其是中国的情况,给欧洲知识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譬如:它描绘了当时中国上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的繁荣、记载了中国完善的驿站制度和常平仓制度、还提到了中国已经使用的纸币(交子)和用于燃烧的"黑石头"等等。所有这些,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都是无比新奇的,从而大大地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

  因此它一问世就不胫而走,几个月内就传遍了整个意大利,并很快地被译成了各种文字。由于最初是通过手抄本流传的,在翻译和传抄过程中难免有所损益、以致于出现了50多种不同的版本,所以诠释《东方见闻录》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

  《东方见闻录》是中西交通史和世界文化史的要籍,其影响是巨大的:14、15世纪的欧洲地理学家在绘制最早的世界地图时,主要的依据就是《东方见闻录》所提供的地理知识;欧洲的商人们通过它了解到中国和东方的富庶,而探险家们则由它更加激起了到东方去的欲望,其中哥伦布最具典型性。哥伦布早年就仔细阅读过《东方见闻录》、并在书页上做了很多批注。

  1492年的那次航行,哥伦布原先就是带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计划到中国和印度来的,不料却无意中到了美洲,但是哥伦布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坚持认为他到过的大陆就是印度、他登陆的岛屿(古巴)就是日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哥伦布是在马可·波罗的影响下发现美洲的。

  然而,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中却很少涉及中国的典章制度和文物,甚至没有提到万里长城和大运河,也没有提到当时在中国已经广泛使用的印刷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不管怎么说,马可·波罗是第1个广泛游历东方世界、并留下有关重要文献的欧洲人。

  从发现一个新奇的世界、并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产生的影响来看,马可·波罗1271年的东方之行,不啻为一次走出中世纪、发现新世界的行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八里城”杯诗词征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6826.html

分享给朋友:

““八里城”杯诗词征稿” 的相关文章

关于腊梅的古诗词

  1.描写腊梅的诗句有哪些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王安石《梅花》 白话文释义: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

写两首哲理的古诗词

  1.【古诗70首里写哲理的诗有那些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新课标)1.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咏鹅 (唐)骆宾王鹅 鹅鹅...

和应之灯蛾_张耒的诗词

和应之灯蛾 宋代· 张耒 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嵇康的诗句的基调都是什么?

  1、他的诗都带有幽愤的基调;  2、结合他的《忧愤诗》为你解释:  【名称】《幽愤诗》  【年代】三国  【作者】嵇康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以内心独白方式反复抒情。  作者陷于囹圄之中,无人可与晤谈,而满腔的忧郁和幽愤,又迫切需要排遣,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反复抒情的特点。  诗中的自责和愤...

形容“多愁善感的女子”的诗句有哪些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释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凤而尽凋,独自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苍茫空虚及怅惘感觉,抬眼远眺,空阔毫无窒碍。  宋代·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释义: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

形容美好女子的诗词丽敏

  1. 描写美好女子德的诗句  1、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2、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3、玉魄冰肌何处去,霓裳高阳卧玉榻。  4、送行淡月微云。  5、有美一人,轻扬婉兮。  6、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7、若有人兮山之阿。  8、好风南来,轻摇纨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