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

  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

  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

  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

  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

  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

  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

  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

  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

  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这篇文章准确、详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南州六月荔枝丹》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选入初中语文版九下语文书以及苏教版必修五。

  扩展资料

  作者要把说明对象和内容客观地、科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语言因素非常重要。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

  如第12段,“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一句,加“现在知道的”就比较客观,因为“13种”仅是从已发现的文献来判断,将来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那就不止13种了。

  如第13段,“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用推测的语气,实际上是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但能不能发生还不一定。

  如第14段,“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不是任何一个地区都能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盛产荔枝的地区”圈定的范围较小,有条件大力发展荔枝生产。

  这篇文章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本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8段),分三个层次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

  第一层是第1段,以小学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话题。

  幼年时童稚的心里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与老师讲的《荔枝图序》中描述的荔枝不同,向老师提问,老师也无法说明白。

  这个开头既亲切活泼,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

  原原本本地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诗句,为后文提到的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依据。

  第二层是第2~4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外壳、颜色、果形、大小)。

  作者对白居易“壳如红缯”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在说明“成熟的荔枝”的颜色后,作者感觉不饱满,又用“绛囊”“红星”“珊瑚珠”作比较,形象鲜明、逼真;荔枝的果形有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由蒂部到顶端及两侧,介绍得井然有序;说到荔枝的大小,作者用列数据的方法介绍荔枝的大小和重量,真实可信。

  第三层是第5~8段,主要写荔枝的果实(膜、肉、核、花)。

  作者对白居易“膜如紫绡”的说法又提出异议,认为白居易“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应该是“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对白居易“瓤肉莹白如冰雪”的说法再提出异议,认为“瓤肉”实际不是肉,而是“膜”发育的“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随后,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对荔枝核(种子)的形状、色泽、种类做了具体说明。

  荔枝的花从内容上说不属荔枝的果实,但花与果实分不开,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一起介绍。

  其主要特征是荔枝花多,花期长。

  在这一层里,第8段还介绍了荔枝的贮运,很明显,贮运不属果实的范畴,但贮运主要是为了保持荔枝肉的鲜美,与果实关系甚密,所以放在“肉”后一并介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州六月荔枝丹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原文是什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16054.html

分享给朋友: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原文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关于冬至诗句有哪些

  冬至诗词(一):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

关于星宿的诗歌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

初中考得最多的古诗词

  1. 初中最容易考的古诗词和谚语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和应之灯蛾_张耒的诗词

和应之灯蛾 宋代· 张耒 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如何做诗歌鉴赏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古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文言文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文本内容的理解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内容的归...

嵇康的诗句的基调都是什么?

  1、他的诗都带有幽愤的基调;  2、结合他的《忧愤诗》为你解释:  【名称】《幽愤诗》  【年代】三国  【作者】嵇康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以内心独白方式反复抒情。  作者陷于囹圄之中,无人可与晤谈,而满腔的忧郁和幽愤,又迫切需要排遣,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反复抒情的特点。  诗中的自责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