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瀑布》叶圣陶(要全文的)

  一、原文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二、作品简介

  《瀑布》是一首包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

  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

  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

  读起来琅琅上口。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

  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

  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

  1911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

  我国的第一个童话《稻草人》是他写的。

  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

  “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

  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

  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二、作品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

  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

  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瀑布》叶圣陶(要全文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18208.html

分享给朋友:

“《瀑布》叶圣陶(要全文的)” 的相关文章

关于冬至诗句有哪些

  冬至诗词(一):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

写两首哲理的古诗词

  1.【古诗70首里写哲理的诗有那些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新课标)1.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咏鹅 (唐)骆宾王鹅 鹅鹅...

卜算子_韩玉的诗词

卜算子 宋代· 韩玉 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门...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_钱澄之的诗词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 清代· 钱澄之 下笔真惊倚马...

如何做诗歌鉴赏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古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文言文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文本内容的理解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内容的归...

嵇康的诗句的基调都是什么?

  1、他的诗都带有幽愤的基调;  2、结合他的《忧愤诗》为你解释:  【名称】《幽愤诗》  【年代】三国  【作者】嵇康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以内心独白方式反复抒情。  作者陷于囹圄之中,无人可与晤谈,而满腔的忧郁和幽愤,又迫切需要排遣,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反复抒情的特点。  诗中的自责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