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金刚菩提相关诗词

  1. 用金刚菩提子表白的诗句

  1、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不见白头相携老,只许与君共天明。

  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问情人花开花落,是造化羽扇纶巾。

  5、思此星晨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霄。 6、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9、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 1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2. 用金刚菩提子表白的诗句

  1、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不见白头相携老,只许与君共天明。

  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问情人花开花落,是造化羽扇纶巾。

  5、思此星晨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霄。

  6、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9、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

  1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3.

  撸星月 刷金刚 腕上橄榄得包浆

  搓密蜡 挑松石 南红还是保山强

  小凤眼 大牙头 耶壳想猛就得厚

  玩玳瑁 血砗磲 菩提根变大象皮

  红酸枝 金丝楠 只玩金星小叶檀

  血龙木 帝王木 木中之王是海黄

  玩葫芦 养鸣虫 叫的怀里暖洋洋

  玩核桃 得看准 黄尖白皮把心伤

  一只红 一只黄 不如砸了听个响

  寻扇骨 求扇面 其实自己是文盲

  各种骨 各种牙 它们家属很悲伤

  红珊瑚 睡美人 搭配起来更高档

  刨琥珀 寻蓝光 犀鸟头顶红配黄

  小文玩 大市场 一代更比一代强

  4. 请问";菩提本无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

  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 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

  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

  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

  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

  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

  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 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

  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5. “菩提本无树”,请问那首全诗是什么

  《菩提偈》

  作者:惠能 【唐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1. 作者简介:

  惠能(638—713)唐代高僧。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2. 注释:

  ①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②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但这种树的本名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南朝梁时僧人智药曾把这种树自天竺移植中国。《雷州府志》记载:“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海南琼山县则把这种树所结的果子称为金刚子。这种果子可作念珠。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绕树行礼。今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藏经阁旁左右两侧,各有一棵菩提树。

  ③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明镜是明净之镜的缩写。此镜一照一切照。照中故是镜。照真故是净。照俗故是明。明故则像亮假显。净故瑕尽真显。镜故体圆中显。三智一心中得故。言明净镜。

  ④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原指佛陀本性,发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助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

  6. 一首古诗 .

  这是少林六祖慧能的偈语.慧能的这首诗是针对神秀的另一首诗而作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叫染尘埃,慧能则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应当承认,慧能与神秀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前提,这就是:吾心即佛,佛即吾心。心佛是同一或合一的。

  不同的是,对这种心佛同一有不同的理解。对神秀来说,心佛同一意味着心明净如台,而身则如草木。

  虽然如此,这世间仍有草木、镜台和尘镜,总之,仍有某种什么,某种东西。然而,在慧能看来,心佛合一,则万物归“空”,原来的万事万物不再作为日常熟悉的某种东西出现,而是作为什么也不是的自身出现,原来叫菩提树的那个东西,现在只是自身,而不是树,原来叫(是)明镜台的那个东西,现在没有任何用处,也没有任何害处,它只是“是”而已,而不再是什么台。

  总之,世间已无一物,已无任何什么。尘埃在日常中被视为污垢,。

  7. 有关“佛法”的诗句有哪些

  1、《暮雪》(清 大须) 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

  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禅关堪早闭,应少客停车。 2、《卯时酒》(唐 白居易) 佛法赞醍醐,仙方夸沆瀣。

  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

  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

  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

  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半醒思往莱,往来吁可怪。

  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

  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

  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况兹杯中物,行坐长相对。

  3、《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唐 顾况)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

  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

  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

  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

  左右二菩萨,文殊并普贤。身披六铢衣,亿劫为大仙。

  宝塔宝楼阁,重檐交梵天。譬如一明珠,共赞光白圆。

  天魔波旬等,降伏金刚坚。野叉罗刹鬼,亦赦尘垢缠。

  乃致金翅鸟,吞龙护洪渊。一十一众中,身意皆快然。

  八河注大海,中有楞伽船。佛法付国王,平等无颇偏。

  天子事端拱,大臣行其权。玉堂无蝇飞,五月冰凛筵。

  尽力答明主,犹自招罪愆。九族无白身,百花动婵娟。

  神圣恶如此,物华不能妍。禄山一微胡,驱马来自燕。

  宛彼宫阙丽,如何犬羊膻。苦哉千万人,流血成丹川。

  此辈之死后,镬汤所熬煎。业风吹其魂,猛火烧其烟。

  独有丁行者,无忧树枝边。市头盲老人,长者乞一钱。

  韬照多密用,为君吟此篇。 4、《送灵师》(唐 韩愈) 佛法入中国,尔来七百年。

  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禅。官吏不之制,纷纷听其然。

  耕桑日失隶,朝署时遗贤。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

  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中间不得意,失迹成延迁。

  逸志不拘教,轩腾断牵挛。围棋斗白黑,生死随机权。

  七博在一掷,枭卢叱回旋。战诗谁与敌,浩汗横戈鋋。

  饮酒尽百盏,嘲谐思逾鲜。有时醉花月,高唱清且绵。

  四座咸寂默,杳如奏湘弦。寻胜不惮险,黔江屡洄沿。

  瞿塘五七月,惊电让归船。怒水忽中裂,千寻堕幽泉。

  环回势益急,仰见团团天。投身岂得计,性命甘徒捐。

  浪沫蹙翻涌,漂浮再生全。同行二十人,魂骨俱坑填。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开忠二州牧,诗赋时多传。

  失职不把笔,珠玑为君编。强留费日月,密席罗婵娟。

  昨者至林邑,使君数开筵。逐客三四公,盈怀赠兰荃。

  湖游泛漭沆,溪宴驻潺湲。别语不许出,行裾动遭牵。

  邻州竞招请,书札何翩翩。十月下桂岭,乘寒恣窥缘。

  落落王员外,争迎获其先。自从入宾馆,占吝久能专。

  吾徒颇携被,接宿穷欢妍。听说两京事,分明皆眼前。

  纵横杂谣俗,琐屑咸罗穿。材调真可惜,朱丹在磨研。

  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韶阳李太守,高步凌云烟。

  得客辄忘食,开囊乞缯钱。手持南曹叙,字重青瑶镌。

  古气参彖系,高标摧太玄。维舟事干谒,披读头风痊。

  还如旧相识,倾壶畅幽悁。以此复留滞,归骖几时鞭。

  5、《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宋 黄庭坚) 百和香中本无我,光透尘劳一一法。佛法本从空处起,炳然字义照太空。

  以此一香应发心,东方出日西方雨。我今稽首伐闍罗,是真离欲阿罗汉。

  6、《渔歌/渔父》(宋 李彭) 孤硬云峰无计较。大愚滩上曾垂钓。

  佛法何曾愁烂了。桶箍爆。

  通身汗出呵呵笑。 7、《讥韦玎吟以韦字为韵》(唐 利涉) 我之佛法是无为,何故今朝得有为。

  无韦始得三数载,不知此复是何韦。 8、《拟寒山拾得二十首010》(宋 王安石)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9、《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宋 王安石) 勇有孟施舍,能无惧而已。

  若人学佛法,勇亦当如此。休来讲下坐,莫入禅门里。

  但能一切舍,管取佛欢喜。 关于佛法: 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

  【佛法】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 (一)善说,如实而说。

  (二)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 (三)无时,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

  (四)能将,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 (五)来尝,应当自身证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 又佛法为佛教导众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间之法;对此,世间国王统治人民所定之国法,则称为'王法'。

  印度及中日佛教史中,有关佛法与王法之关系,因时因地而异,有以王法而护持佛法、推动佛法者,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梁武帝等;有以王法而抗衡佛法,乃至摧毁佛法者,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厄。 此外,佛所得之法,即缘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等;又佛所知之法,即一。

  8. 佛寺里的四大金刚菩萨和一句成语“风调雨顺”有关吗

  佛门还有一种说法:增长天王,又叫魔礼青,手持青光宝剑一口;广目天王,又叫魔礼海,掌碧玉琵琶一面;多闻天王,又叫魔礼仁,掌混元珍珠伞一把;持国天王,又叫魔礼寿,掌紫金龙与花狐貂。

  这四大金刚手里拿的“法宝”组成了一组“物谜”。在历史上与生活中,有灯谜,也有字谜,有哑谜,也有物谜。

  由四大金刚手持物组成的“物谜”你猜得着吗? 谜底是这样的:增长天王持剑,剑上有锋,故隐意为“风”;广目天王拿一面碧玉琵琶,琵琶能弹发出音调,故隐意为“调”;多闻天王手持珍珠伞,伞能遮雨,故隐意为“雨”;持国天王掌紫金龙与狐貂,因龙为蛇类,它与蛇一样有纹鳞,故隐意为“顺”。这四位天王手执的四样法宝组成的四个字,再将四个字组合起来,原来就是前面所说的“风调雨顺”。

  9. 金刚经上四句偈是哪四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个是最出名的四偈。

  意思是:

  世界上一切有所作为的事物,都如梦如幻,如水中的汽泡,

  如镜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

  瞬息即逝,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这样看待。

  扩展资料:

  思想重心

  一、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动”。

  “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二、着重“无我”的菩萨行: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着重“利他”的菩萨行: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萨“报得波罗蜜”、“报得五神通”,“成就众生”,“庄严国土”。《金刚经》着重菩萨“受记”、“度众生”、“庄严国土”,与《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佛典)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金刚菩提相关诗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537660.html

分享给朋友:

“金刚菩提相关诗词” 的相关文章

写两首哲理的古诗词

  1.【古诗70首里写哲理的诗有那些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新课标)1.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咏鹅 (唐)骆宾王鹅 鹅鹅...

卜算子_韩玉的诗词

卜算子 宋代· 韩玉 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门...

和应之灯蛾_张耒的诗词

和应之灯蛾 宋代· 张耒 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_钱澄之的诗词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 清代· 钱澄之 下笔真惊倚马...

如何做诗歌鉴赏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古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文言文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文本内容的理解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内容的归...

嵇康的诗句的基调都是什么?

  1、他的诗都带有幽愤的基调;  2、结合他的《忧愤诗》为你解释:  【名称】《幽愤诗》  【年代】三国  【作者】嵇康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以内心独白方式反复抒情。  作者陷于囹圄之中,无人可与晤谈,而满腔的忧郁和幽愤,又迫切需要排遣,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反复抒情的特点。  诗中的自责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