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锄开头的诗词

  1、茅开头的诗句

  茅开头的诗句

  茅飞渡江洒江郊 ——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檐低小 —— 宋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长扫静无苔 —— 宋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茅茨松竹泻寒声 —— 明 · 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茅屋数间窗窈窕 —— 宋 ·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茅茨烟暝客衣湿 —— 宋 · 汪藻《春日》

  茅堂石笋西 —— 唐 · 杜甫《绝句九首(前六首已见第十三卷中)》

  茅檐人静 —— 宋 ·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屋风清槐影高 —— 明 · 唐寅《茅屋风清图》

  茅茨疏易湿 —— 唐 · 杜甫《梅雨》

  2、鉴字开头的诗句

  1.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古意》孟郊

  2. 鉴尔揖古风,终焉乃吾党。——《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柳宗元

  3. 鉴形须明镜,疗疾须良医。——《求友》王建

  4. 鉴人开慧眼,归鸟息禅心。——《题静住寺钦用上人房》马戴

  5. 鉴澈劳悬镜,荒芜已荷锄。——《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杜甫

  6. 鉴貌还惆怅,难遮两鬓羞。——《兴州东池》郑谷

  7. 鉴容称四皓,扪腹有三壬。——《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刘禹锡

  8. 鉴貌宁惭乐,论才岂谢任。——《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韦庄

  3、锄禾的古诗 怎么写,开头两句

  悯农二首⑴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成(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字词注释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

  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餐:一作“飧”。

  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其二】

  作品鉴赏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4、“手”字开头的诗词

  1.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2.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梁甫吟(李白)

  3.手挹冻醪秋露重,卷翻狂墨瘦蛟飞。——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陆游)

  4.手自扫除松菊径,身常枕藉老庄书。——自笑(陆游)

  5.手摘酴醾翦牡丹,山家草草亦杯盘。——对酒(陆游)

  6.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白居易)

  7.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白居易)

  8.手攀青枫树,足踏黄芦草。——南湖晚秋(白居易)

  9.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悲哉行(白居易)

  10.手操纠谬简,心运决胜筹。——赠吴丹(白居易)

  11.手不任执殳,肩不能荷锄。——题座隅(白居易)

  12.手把黄香扇,身披莱子衣。——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岑参)

  13.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贺新郎(苏轼)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锄开头的诗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538698.html

分享给朋友:

“锄开头的诗词” 的相关文章

元康宫词(二首)_石珝的诗词

元康宫词(二首) 明代· 石珝 紫殿彤楼锁阿薰,...

写两首哲理的古诗词

  1.【古诗70首里写哲理的诗有那些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新课标)1.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咏鹅 (唐)骆宾王鹅 鹅鹅...

和应之灯蛾_张耒的诗词

和应之灯蛾 宋代· 张耒 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_钱澄之的诗词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 清代· 钱澄之 下笔真惊倚马...

如何做诗歌鉴赏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古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文言文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文本内容的理解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内容的归...

嵇康的诗句的基调都是什么?

  1、他的诗都带有幽愤的基调;  2、结合他的《忧愤诗》为你解释:  【名称】《幽愤诗》  【年代】三国  【作者】嵇康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以内心独白方式反复抒情。  作者陷于囹圄之中,无人可与晤谈,而满腔的忧郁和幽愤,又迫切需要排遣,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反复抒情的特点。  诗中的自责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