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这三首诗词的预习资料

  长歌行

  【标题】:长歌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内容】: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

  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

  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注评】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

  日:太阳。

  晞:晒干。

  ○描绘葵的形象。

  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

  德泽:恩惠。

  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

  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

  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对春天的礼赞。

  常恐秋节至,焜(kǖn)黄华叶衰。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

  时常。

  恐:动词,担心。

  秋节:秋季。

  至:动词,到。

  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

  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

  华:同“花”。

  衰:衰老,衰败。

  ○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

  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

  海:大海。

  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

  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

  时:名词,时候。

  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

  可译作“重新”“又”。

  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

  归:动词,回。

  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

  孔子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少年时期。

  壮:成年时期。

  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

  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

  意即勤奋。

  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老年时期。

  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

  可译为“空”。

  伤悲:悲伤。

  ○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精警动人。

  【译文】

  园圃里葵菜郁郁青青,

  叶上的露珠迎着旭日闪光。

  春天把雨露洒遍原野,

  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最担心的是秋风乍起,

  花谢叶落又是满目凋残。

  江河奔涌啊东入大海,

  岁月流逝啊有去无回。

  人生少壮不努力奋斗,

  暮年悲伤可惜悔之晚矣。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

  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

  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

  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

  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

  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葵

  “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

  向日葵即其中之一。

  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七步诗

  曹 植

  煮 豆 燃 豆 萁,

  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

  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

  “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

  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出塞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题解: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代诗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长歌行.七步诗.出塞这三首诗词的预习资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539221.html

分享给朋友: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这三首诗词的预习资料” 的相关文章

《瀑布》叶圣陶(要全文的)

  一、原文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二、作品简介  《瀑布》是一首包含深情...

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什么意思

  杨:杨朱,战国时哲学家,主张“轻物重生”、“为我”。  墨:墨翟,战国初年的思想家,主张“兼爱”、“薄葬”。  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1〕,由是而之焉之谓道〔2〕,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

关于冬至诗句有哪些

  冬至诗词(一):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

关于星宿的诗歌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

写两首哲理的古诗词

  1.【古诗70首里写哲理的诗有那些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新课标)1.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咏鹅 (唐)骆宾王鹅 鹅鹅...

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描写花、鸟、鱼  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鸟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虫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