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陆游和苏轼写的爱情诗的两者的对比

  陆游与唐婉——委惋凄绝的爱情诗章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继而,又读到唐婉以泪相和的答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初读这两首词,仅只是感慨于陆游孤绝细腻的文笔和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述。

  然而放翁一代词雄,后人评论他“一扫宋词纤艳之风”,居然也写出了如此缠绵绯侧之作,未免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惑。

  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此时诗人四十岁,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题“记梦”,是梦后记事,内容是“梦亡妻”。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妻子王弗死于治平二年,距诗人写此词时正好十年。

  十年时间,不论长短,都是有限的,但只就它横亘在生与死之间这一点说,就是永无休止的了。

  谁都明白,生者与死者是永远不能会面的。

  这里“生死”两字,道出两个世界,用得十分沉痛。

  使其后的“两茫茫”不仅有了“全无所知”之感,而且有了“永无所知”之感。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

  说不思量,即是思量。

  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

  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

  这该多么孤寂清冷!至此,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诗人的一个假想。

  “相逢”,死者依然故我,而生者呢?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此时此刻,生者与死者若能相逢,也肯定是“不识”了。

  这里有诗人的那种相逢不识的遗恨,更多的则是诗人回首往事,倍觉辛酸的慨叹。

  下阕承接“相逢”写梦,境换而意相连。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正是由于“不思量,自难忘”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想念,才产生了诗人所绘下的梦境。

  夫妻相逢在梦中,现实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都没有了。

  往昔的美好时光出现在眼前--窗下,妻子对镜理妆,似乎是静谧、幸福的。

  然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里与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相映照。

  一说情思萦绕,怅惘空虚,一说纵使相逢,苦不堪言。

  梦毕竟是梦,梦中还有着生死夫妻相逢的浪漫情调,哪怕这种浪漫是苦涩的,悲怆的。

  而在现实中,丈夫对亡妻的不可遏止的思念,则又是另一种情调了。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

  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

  唐代开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之妻孔氏死后,一日忽从冢中出,题诗赠张曰:“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

  (《本事诗·征异第五》)苏轼化用其意,遥想亡妻在清冷的月光下“千里孤坟”的凄凉处境。

  此典用得贴切,不着痕迹。

  并由于作者刻意用了“料得”这样一个主动词和“年年”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单位,使之不仅含有死者对生者的怀念,而且增加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使本词产生了双重的生死怀念之情,词的重量顿时倍增。

  王弗十六岁时嫁给苏轼,她天资聪颖,知书懂诗。

  据《侯鲭录》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霁清,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色。

  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

  可召赵德麟辈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

  这些都被苏轼一往情深地写进了王弗的墓志铭。

  这说明,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不幸的是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

  这无疑在生活上、感情上对诗人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正是由于与妻子的情笃,生者的思念才是那样的持久。

  这点在《江城子》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纵观全词,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言词,写实情真,记梦意深;虚实相间,轻重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

  诗人选用《江城子》词调写悼亡之作,恰如其分。

  《江城子》词调,凡是有韵脚的地方,皆为平声,三、五、七言间用、迭用‘这样音韵谐协而又起伏不平。

  从内容上看,所表达的正是深沉而又复杂的感情。

  如上阕“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由于句式参差,虽明白如话,却韵味醇厚,使人倍感沉痛。

  苏轼在其后的一首与其胞弟子由久别相见的诗中曾有“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显然没有达到此种的意境。

  再如诗人化用“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填出“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与上阕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充分利用词中长短句的长处,使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

  这在词的内容的开拓上有它的独特意义。

  在这以前,文人填词,凡涉及女性的,大多为玩弄妓女之辞。

  因为词多半为应歌而作,而歌词者又大多为妓女之故。

  到了苏轼开始有所转变,不完全为应歌而作,转而表现她们的情怀。

  比如他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词,通过细致的描写,使一个孤独、抑郁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江城子》又前进了一大步,不但扩展了词的题材,对词的品格也有所提高。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

  这两首爱情诗,都一改作者原来豪放雄壮的诗风,转而写出了这两首婉约悲情、绯侧缠绵的诗,这两首都是诗人很难得的与其不一样诗风的几首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陆游和苏轼写的爱情诗的两者的对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540672.html

分享给朋友:

“陆游和苏轼写的爱情诗的两者的对比” 的相关文章

关于冬至诗句有哪些

  冬至诗词(一):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

初中考得最多的古诗词

  1. 初中最容易考的古诗词和谚语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卜算子_韩玉的诗词

卜算子 宋代· 韩玉 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门...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_钱澄之的诗词

哭张司马四首 其二 清代· 钱澄之 下笔真惊倚马...

如何做诗歌鉴赏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古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文言文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文本内容的理解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内容的归...

形容美好女子的诗词丽敏

  1. 描写美好女子德的诗句  1、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2、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3、玉魄冰肌何处去,霓裳高阳卧玉榻。  4、送行淡月微云。  5、有美一人,轻扬婉兮。  6、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7、若有人兮山之阿。  8、好风南来,轻摇纨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