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陈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陈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一、二路的特点及其异同

  一路特点是:以柔为主,由松入柔,柔中寓刚;行气运劲,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

  质量唯柔软是求,柔软是化劲的基础,运用柔软以迎刚,可以化刚为乌有。

  初期动作力求缓徐,一揣摩行气运劲,全身内外,一动全动,使能处处保持平衡而不失其势,练成随遇平衡的技能。

  缠丝劲是粘化、牵动、进逼的核心,缠绕圆转,功深后能达到即化即打,依着何处便从何处击去的技术。

  发劲的运用,原则上是没有牵动则不发。

  缠丝劲的锻炼,能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稳而又灵活善变的内劲。

  陈鑫曾说:“一举动,轻重,刚柔俱发。”可以说,陈式太极拳特点是:以缠丝劲为灵魂,以内劲为统驭,这是太极拳推手时具有威慑力量的基本条件。

  第一路是以身领手的动作为主,足随手运,动分(离心力)静合(向心力),不断变化,不断调和。

  技击性战略原则,为一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

  练拳速度快慢相间,以便于为20左右分钟练完一套拳。

  运动量可以调节,架子分高中低三种,可以分别适应于疗病保健,曾强体质,学习技击的目的。

  二路(炮捶)的特点是:从松柔入手,刚中寓柔,以刚发为主。

  行气运劲,以缠丝劲锻炼为主,而刚发的动作较多。

  品质以刚强是求,刚强是克制柔弱之道,而至刚亦能克刚,故以刚中有柔,为克柔胜刚之道。

  刚遇刚则刚坏,柔遇刚则折,隙匾乃见,是为我顺人背之关键。

  动作以迅速占势,占先。

  由迅速得以遇隙即击不失其机,所谓“知机其神”。

  技击性战略原则为隙开则迅速占先,发则所当必,必摧。

  第二路有“窜蹦跳跃,腾挪闪展”的动作,又多发精,震足,故迅速疾快,一般约为三分钟练完一套拳。

  由于速度快,爆发力强,原来不适宜于年老病弱者练习。

  近代改进教学方法,对一般学习者,亦从松柔入手,以用意贯劲,代替发精,震足,速度稍放慢而又快慢相间.故不独青少年爱习其拳,即老年爱好武技者亦能适应。

  这两套拳都是从松柔入手,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从慢到快,快后复慢,而又都是快慢相间,所以能适应推手时的急应缓随。

  都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权为其共同特点。

  但一路是在中气贯足下的基础上,体现出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点;而二路(炮捶)则在中气贯足下的基础上,体现出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

  窜蹦跳跃,腾挪闪展的动作比第一路为多,速度比第一路为快。

  因此,二路的刚快脆可与第一路的柔、缓、稳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早先,河南温县陈家沟著名拳家,都是兼擅二路。

  凡欲练二路者,必须先有练三年第一路太极拳的基础,方许学它。

  当前,爱好学习陈式太极拳者,特别是青少年对第二路更为喜爱。

  我认为可以在开头以、二年内,把二路的速度放慢些,带动作练正确,练的柔顺以后,再逐渐加快速度,记住柔中寓刚,积柔成刚保持“柔中寓刚,刚中有柔”的特点。

  锻炼原则及练法

  练意(心静用意),练气(腹式逆呼吸法,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相结合),练身(武术攻防性动作的拳势)三者密切结合,是陈式太极拳的锻炼原则。

  即使降低其运动量,以适应年老、体弱、有病者的锻炼,但仍须保持练意、练气、练身三者结合的锻炼原则,以期能达到弱为强,提高锻炼效果的目的。

  1.腹式逆呼吸

  陈氏太极拳的拳势呼吸用腹式逆呼吸法。

  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气上行聚于胃部,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加大肺活量。

  呼气时小腹外突,膈肌下降,聚于胃部之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

  由于腰肾的左旋右转,因而,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是结合的。

  拳势呼吸是指合、虚、蓄、收、化的动作为吸气。

  开、实、发、放、打的动作为呼气。

  这是在意识指导下,呼吸行气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有着健强内脏器官和机能,以及增强抗击能力和加强爆发力量的作用,可以说是以内壮为主的拳种。

  再推手护卫,试验发劲时,通常采用哼、哈、咳三种发音。

  哼音是用螺旋劲向上打放,使对方腾空掷出。

  哈音是用螺旋劲向前远打,意欲将对方拍透墙壁。

  咳音是用螺旋劲向下打,意欲将对方打入地钟。

  这种发劲试验都是用短促的一吸一呼来完成。

  2.缠丝劲(弧形螺旋劲)的练法

  缠丝劲(弧形螺旋劲)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它是在意识指导下内劲作缠绕运动时,由意气贯注而逐渐形成,并不断提高其质量,缠绵曲折,大都在上、中、下(上肢、躯干、下肢)三个横向呈椭圆形的螺旋转圈,两个斜向(左手与右足,右手与左足)弧形螺旋转圈,和一吸一呼是绕任、督二脉的立体圈,以及无数小螺旋的交织缠绕,进退屈伸,形成复杂而又和谐的弧形螺旋的圆形动作,这是太极拳练法特点的精华所在。

  内劲运转的主要方法是:内气蓄于丹田,以意行气,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串地贯注与四梢(两手两足尖端)。

  上行为旋婉转膀,形于手指;下行为旋科转腿,达于趾端。

  弧形螺旋式地缠绕绞转,从而形成为一系列无限延长的复杂的空间螺旋运动。

  手臂的缠绕劲有顺缠、逆缠两种。

  顺缠是手外旋(掌心由内外向外翻,顺着时钟方向)意气贯注指尖,先拇指,依次至小指。

  逆缠是手内旋(掌心由外向内翻,逆着时钟方向),意气贯注指尖,先小指,依次至拇指。

  顺缠、逆缠,始终“绷劲”(似柔非柔,似刚非刚的劲)不丢。

  太极拳名家洪均生有云:“太极是绷劲,动作走螺旋”,概括地突出了太极拳练法上、技术上的特点。

  腿的顺缠(由里往外上而向下斜缠),以膝头向裆外旋转。

  丹田劲由腰隙经大腿根里向上而外,经环跳穴,再往里向下斜缠至足根(打钟穴),分注足五趾肚。

  腰的逆缠,以膝头向裆内旋转,内劲从五趾肚向上经原路线斜缠至腰隙归丹田。

  凡攻击的动作,不论顺缠或逆缠,为动、为分、为离心力。

  丹田劲运至四梢,肩催肘、肘催手;跨催膝,膝催足,呼气、发劲(重心下沉,劲往前发)。

  谓之“丹田劲走四梢。”凡防御的动作,不论顺缠或逆缠,为静、为合、为向心力。

  意气从四梢回归丹田,肩带肘,肘带手;跨带膝,膝带足,吸气,蓄劲(气聚胃部,蓄势待发)。

  谓之“四梢劲归丹田”。

  缠丝劲练法能使全身内外,“一动无有不动”,于同一时间内,综合性地完成神经、呼吸、循环、经络、骨骼、肌肉、消化、泌尿等系统的锻炼。

  一蓄一发,一吸一呼,通任、督,练带、冲,内外兼练,以内壮为主。

  从运动医学角度看,这种以意行气的缠丝劲练法,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较好的运动方法。

  太极拳缠丝劲的圆运动,是由曲线弧形螺旋式的动作组成的。

  在划圆圈时意气(内劲)的运转,像螺旋式的缠绕伸缩,可以譬喻为像地球在公转时不断地自转。

  因此,它是分阴分阳而又阴阳互转的。

  如果圆形运动没有螺旋式贯串其中,就等于通常所说的月球环绕地球运行,只有公转而无自转。

  弧形螺旋的运动力学作用,能使对方直线来的劲力,成为我方动作弧线上的切线。

  如果对方继续加力,其劲力就会离开着力点而继续前进,影响其自身的平衡和稳定,而不影响我的平衡和稳定。

  亦即在我为引进(弧形螺旋走化),对方为落空(直线前进)。

  同时,我的弧形螺旋动作已避实就虚地越过对方防线而粘随进逼或发劲。

  亦即在我为“屈中求直”,“蓄而后法”。

  我处处在螺旋,在变动力点方向角度,才能“不丢不顶”,不犯双重之病,取得“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技巧。

  缠丝劲的精炼与内劲品质的提高是成正比的。

  内劲越是充足,越能显出轻灵的作用,加强了“忽隐忽现”的作用,以至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技巧,推手时才能使对方不适,处处被动,失去平衡。

  3.抖劲

  抖劲的基础是缠丝劲和腰裆劲。

  抖劲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

  其特点是:快速、螺旋、气足、力猛、劲长、动短、意远。

  久练推手,对缠丝劲、腰裆劲的体会也越来越深,“沾连粘随不丢顶,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技巧会愈练愈熟。

  抖劲既须在推手中实践,也须抽出拳套中几个单式来反复练习。

  在推手中可先互“喂”,即一人被动的听凭对方试验抖劲,并告知其不足之处。

  这样互“喂”练习效果好,进步快。

  太极拳的抖劲练习,要求在内外兼练,增加身体的抗击力之后才练习抖劲,先练能化也能受击,然后再练抖发。

  练拳和推手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主要是练任脉、督脉;塌腰落胯,气象下沉,劲往前发,主要是连带脉、冲脉。

  内劲充沛气势腾挪,皆由此练出,功愈深而技愈精。

  内外兼练,才能既增加身体的抗击力,又能加强打击性的爆发力。

  散打发劲时,其技术特点:以柔克刚,应用粘随;出奇制胜,应用抖截。

  手法有:碰、啄、劈、拿,分筋、错骨,点穴、闭产,按脉、截脉。

  运劲有:粘随抖截,犯者立仆。

  跌法有:手当足用,足当手用,一动即进,插裆管脚,拧腰变脸,横直劈砍,应手而跌。

  拿法有:沾连粘随,乘势借力,变化轻柔,随人之动而制之。

  其它特点和应用

  1.炮捶发劲与推手的关系

  陈式太极拳的推手是拿、跌、掷、打兼施并用,上边在推手,下边在推脚,虽重“沾连粘随”的“懂劲”,使拿、跌、掷、打的技巧逐渐提高,但更重视速度快、爆发力强的发劲,使拿、跌、掷、打的技巧凭借强大的发劲威力,愈显示出灵巧。

  因此,炮捶的发劲,不仅为了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提高推手发劲的技巧。

  练太极拳不练推手,只能是作为一种体育锻炼,不能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精妙所在。

  但练推手而不重视发劲,就容易停留于知化而不知攻的阶段。

  因此,练习炮捶,对提高推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2.震脚与发劲时吐气发声对健身和技击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有震脚、发劲动作,都结合腹式逆呼吸,当震脚、发劲时吐气发声,是为了增强体质和提高技击能力。

  对于锻炼的人来说,可以不发劲,部震脚,只要常练也可以收到很好的锻炼和上功的效果

  陈式太极拳器械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器械,即刀、枪、剑、棍、梢等,各有不同的要求,但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结合太极拳舒展大方的方法。

  比如,太极剑,连绵不断、节节贯串,灵活稳健的步法。

  以气运剑缠绕回旋得身法。

  剑到身到气到,演练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双剑练习时为行云流水、蛟龙出海。

  行走时如蝴蝶翩翩飞舞,下蹲时,如盘龙卧虎得雄伟之势,转身劈剑,如怪蟒翻身、黑熊翻背,力大无穷。

  弹道窜蹦跳跃、松活弹抖、沾粘连随,缠绕落空的特点,却有单刀如猛虎、力劈华山之势,身催刀动,刀领身转,劈砍撩渣,威风凛凛。

  双刀要求身法协调一致。

  刀与步法密切配合,故由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出刀如流水,步法如飞,缠头裹脑,快速有力,刚柔相济的风格。

  大杆,有八杆、十三杆,杆以粘、缠、绞、拦、披、崩、抖、滑等杆法,结合太极拳的身法、步法、及内劲来练习,以达到增强功力的目的。

  梢的练法也显为人知,因而练的人较少。

  梢的方法用,撩、挡、绕、缠、横、挡,托、打等方法,演练时时蛟龙出海、如猛虎下山。

  陈式太极枪亦称“梨花枪加白猿棍”,是陈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兵器意中,它将集枪棍之特点。

  在实战应用中,既有枪扎一条线,又有棍打一大片的效用。

  在练习时,它以扎、拦、披、崩、扫、点、挑、劈、拨、架、绞、缠、刺等。

  用多种舞花所组成节奏明畅。

  动如雷、势如游龙,既有“百兵之王”之能,又有“百兵之魁”之威。

  陈式春秋大刀、亦名“关公大刀”又名“青龙偃月刀”。

  是陈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兵器一种,也是陈式太极拳师祖陈王廷最擅长的兵器之一。

  陈式春秋大刀套路名称,是由三十句诗歌组成,与其它套路名称不同。

  在练习时它以劈、砍、撩、挂、斩、抹、截、拦、挑、刺、推、拖、架等,及多种舞花所组成的刀法。

  大刀为“百兵之帅”。

  必须有扎实的拳术基础,并有深厚内功,训及腰、腿、臂力的基础功底,才能将大刀运用自如。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12025.htm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陈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诗词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aruola.com/541206.html

分享给朋友:

“陈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关于冬至诗句有哪些

  冬至诗词(一):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

写两首哲理的古诗词

  1.【古诗70首里写哲理的诗有那些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新课标)1.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咏鹅 (唐)骆宾王鹅 鹅鹅...

卜算子_韩玉的诗词

卜算子 宋代· 韩玉 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门...

同黄饷科游岳麓看禹王碑谒孔圣庙 其一_黄公辅的诗词

同黄饷科游岳麓看禹王碑谒孔圣庙 其一 明代· 黄公辅...

如何做诗歌鉴赏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古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  文言文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文本内容的理解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内容的归...

嵇康的诗句的基调都是什么?

  1、他的诗都带有幽愤的基调;  2、结合他的《忧愤诗》为你解释:  【名称】《幽愤诗》  【年代】三国  【作者】嵇康  《幽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以内心独白方式反复抒情。  作者陷于囹圄之中,无人可与晤谈,而满腔的忧郁和幽愤,又迫切需要排遣,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反复抒情的特点。  诗中的自责和愤...